電力電容器是一種靜止的無功補償設備,主要作用是向電力系統(tǒng)提供無功功率。采用就地補償無功,可減少輸電線路輸送電流,起到減少線路損耗、改善電能質量和提高設備利用率的重要作用。
1.異常分析
過電壓:可允許在超過額定電壓5%的范圍內繼續(xù)運行,且允許在1.1倍額定電壓下短期運行,長時間過電壓運行,會使電容器發(fā)熱,加速絕緣老化。應避免電容器同時在最高電壓和最高溫度下運行。
過電流:可允許在不超過1.3倍額定電流下繼續(xù)運行,但應設法消除線路中長期出現的過電壓和高次諧波。
滲漏油:密封不嚴,則空氣、水分等雜質都可能進入內部,造成內部絕緣降低。在運行中發(fā)現電力電容器外殼、焊縫等處滲漏油,應立即退出運行,以確保電容器組的安全。
溫度:空氣溫度在40℃時,電力電容器外殼溫度不得超過55℃,
2.故障處理
常見故障:
a、電容器外殼膨脹鼓肚或滲油;
b、電容器套管破裂,發(fā)生閃絡有火花;
c、電容器內部短路、聲音異常或噴油起火;
d、電容器外殼溫度高于55℃以上,示溫蠟片熔化。
處理:
a、電容器噴油、爆炸起火時,應立即斷開,并用沙子或干式滅火器滅火。此類事故多是由于系統(tǒng)內、外過電壓,電容器內部嚴重故障所引起的。電容器不得使用重合閘,跳閘后不得強送。
b、開關跳閘,而分路熔斷器未斷,應對電容器放電3分鐘后,在檢查、CT、電纜及電容器外部等情況。若還找不到問題,則應進行檢查試驗。
c、當熔斷器熔斷時,應向調度匯報,待取得同意后,在拉開電容器開關。在切斷電源并對其放電后,先進行外部檢查,如套管的外部有無閃絡痕跡、外殼是否變形、漏油及接地裝置有無短路等,后用絕緣搖表搖測極間及極對地的絕緣電阻值。如未發(fā)現故障痕跡,可換好熔斷器后投入運行,如送電后還熔斷,則應退出故障電容器,并恢復對其余部分的送電運行。
3.處理故障時的安全事項
拉開開關和刀閘后應對電容器放電,電容器經放電繞組放電后,還應該進行一次人工放電。放電時,先將接地線的接地端接好,在用接地棒多次對電容器放電,直至無放電火花及放電聲為止,然后將接地端固定好。由于故障電容器可能發(fā)生引線接觸不良、內部斷線或熔斷器熔斷等現象,這樣仍可能有部分電荷未放盡,所以在接觸故障電容器之前,檢修人員還應戴上絕緣手套,先用短路線將故障電容器兩極短接放電,然后方可進行拆卸。
用MF47型萬用表測量時,應針對不同容量的電解電容器選用萬用表合適的量程。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47μF以下的電解電容器可用R×1K檔測量,大于47μF的電解電容器可用R×100檔測量?! ⑷f用表紅表筆接電容器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在剛接觸的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幅度,接著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返回無窮大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器的正向漏電阻。此值越大,說明漏電流越小,電容器性能越好。然后,將紅、黑表筆對調,萬用表指針將重復上述擺動現象。但此時所測阻值為電解電容器的反相漏電阻,此值略小于正向漏電阻。即反相漏電流比正向漏電流要大。實際使用經驗表明,電解電容器的漏電阻一般應在幾百千歐以上,否則將不能正常工作?! ≡跍y試中,若正向、反相均無充電現象,即表針不動,則說明電容器容量消失或內部短路;如果所測阻值很小或為零,說明電容器漏電大或已擊穿損壞,不能再使用。 在路測試:在路測試電解電容器只宜檢查嚴重漏電或擊穿的故障,輕微漏電或小容量電解電容器測試的準確性很差。在路測試還應考慮其它元器件對測試的影響,否則讀出的數值就不準確,會影響正常判斷。電解電容器還可以用電容表來檢測兩端之間的電容值,以判斷電解電容器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