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5826-2010《鋼筋混凝土用環(huán)氧涂層鋼筋》,與GB/T25826-2010相比,除結構調(diào)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更改了對涂覆前處理的要求(見6.2.1,2010年版的6.2.1);
——增加了不同直徑鋼筋的涂層厚度指標要求(見6.4.1);
——更改了涂層連續(xù)性,適當加嚴(見6.4.2.2,2010年版的6.4.2.2);
——更改了環(huán)氧涂層鋼筋彎曲試驗的表述方法(見7.3,2010年版的7.3);
——更改了過程控制檢驗項目(見8.3.1,2010年版的8.2.1);
——增加了涂層鋼筋搬運的具體要求(見9.2);
——更改了表面污染物檢測方法(見C.1.7,2010年版的A.2.7)。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4654:1999《鋼筋混凝土用環(huán)氧樹脂涂層鋼》。
本文件與ISO14654:1999相比,在結構上有較多的調(diào)整,兩個文件之間的結構編號對照一覽表見附錄A。本文件與ISO14654:1999相比,存在較多技術差異,在所涉及的條款的外側(cè)頁邊空白位置用垂直單線(|)進行了標示。這些技術差異及其原因一覽表見附錄B。
本文件做了下列編輯性改動:
——將標準名稱改為《鋼筋混凝土用環(huán)氧涂層鋼筋》;
——刪除了ISO14654:1999中4.1的注;
——刪除了ISO14654:1999中第6章的注;
——刪除了ISO14654:1999的附錄A中A.2;
——刪除了ISO14654:1999的附錄C中C.1、C.2、C.3;
——刪除了ISO14654:1999的附錄D;
——刪除了ISO14654:1999的“參考文獻”。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83)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浙江富鋼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富佰新材料(浙江)有限公司、杭州本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建國、王玉婕、朱柏榮、陳潔、潘宜杰、劉洪義、劉寶石、李楠楠、陳榮良、何曉宇、唐亮、陶軍、徐小梅。
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發(fā)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混凝土用熔融結合環(huán)氧涂層鋼筋和成品鋼筋的分類代號、訂貨內(nèi)容、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包裝、標志和質(zhì)量證明書。本文件適用于涂覆前、后加工的鋼筋和涂層前加工的成品鋼筋。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較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
GB/T1499.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
GB/T1499.3鋼筋混凝土用鋼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wǎng)
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測定旋轉(zhuǎn)橡膠砂輪法(GB/T1768-2006,ISO7784-2:1997,IDT)
GB/T2101型鋼驗收、包裝、標志及質(zhì)量證明書的一般規(guī)定
GB/T3505-2009產(chǎn)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術語、定義及表面結構參數(shù)(ISO 4287:1997,IDT)
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ISO8501-1:2007,IDT)
GB/T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ISO2808:2007,IDT)
GB/T 13788 冷軋帶肋鋼筋
GB/T20624.2-2006色漆和清漆快速變形(耐沖擊性)試驗第2部分:落錘試驗(小面積沖頭)(ISO6272-2:2002,IDT)
GB/T50152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涂層鋼筋 coated bar
熔融結合環(huán)氧涂層的鋼筋、焊接網(wǎng)和成品鋼筋。
3.2涂覆前處理 conversion coating
涂覆前對金屬表面預處理,以促進涂層附著,提高耐腐蝕和抗起泡能力。
3.3剝離 disbonding
熔融結合環(huán)氧涂層與鋼筋表面間粘結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