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適用于地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修訂。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GB 3838 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HJ 2.3 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huán)境》、《HJ 945.2 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制訂技術導則》等等。
流域調查、區(qū)域分析及環(huán)境水體特征污染物識別
流域環(huán)境調查與評價。調查流域水系、干流與支流近五年的水文、水質、匯水區(qū)、入河排污 口等信息,具體可參照 HJ 2.3 和《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中相關要求,采用資料收 集、現場監(jiān)測、無人機或衛(wèi)星遙感遙測等方法進行。水質評價一般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評價。
流域環(huán)境特征污染物識別。主要包括水質超標污染物、存在超標風險的污染物,以及其他特 征污染物。水質超標污染物為近五年來年均值曾出現超標的污染物。存在超標風險的污染物是指雖 然沒有出現水質超標現象,但近五年來年均值呈現上升趨勢的污染物。
污染源調查與排放特征污染物識別
調查流域各類污染源目前采用的水污染防治技術。針對每類污染源列出技術清單,進行技術 分類,并通過調查資料數據,確定每類污染防治技術的去除效率、排放水平、排放控制設施的固定 成本、單位污染物去除量的運行成本等環(huán)境經濟技術關鍵指標與參數,以及其他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效 益、經濟效益等情況,進行技術水平分級。
調查掌握國內外對應各類污染源的先進水污染防治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末端治理技術和環(huán) 境管理措施),以及排放特征信息(排放濃度、排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等)
基于水環(huán)境質量目標排放限值的技術經濟論證與實施方案設計
達標技術路線篩選
針對現有企業(yè)篩選確定提標改造的技術路線,針對新建企業(yè)篩選確定達標技術路線。
應主要根據水污染防治技術的去除效率與排放水平、運行穩(wěn)定性、二次污染等其他環(huán)境影響 等篩選確定技術路線。具體評估方法可參照 HJ 945.2 執(zhí)行??筛鶕幚硇Ч?,選擇確定多種技術路線。
對于現階段實施難度較大的排放限值,應提出近期和遠期實施排放限值的階段建議。原則上, 遠期排放限值應為基于水環(huán)境質量改善目標計算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近期排放限值以現階段污染 防治先進技術水平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