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保護層 縱向受力鋼筋
施工編制方案 監(jiān)理批準和見證 檢測機構實施
合格判定 不合格處理
陽臺、挑檐板等折斷傾覆或掉落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時有發(fā)生,《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開始引入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檢測。《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5)延續(xù)02版此部分內(nèi)容。
整理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相關內(nèi)容,羅列如下:
一、實施人員
為保證結構實體檢驗的可行性、代表性,施工單位應編制結構性能檢驗專項方案,并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審核批準后實施。
檢驗方案應在檢驗前編制。
由監(jiān)理工程師組織并見證,鋼筋保護層厚度應由具有相應資質(zhì)的檢測機構完成。
二、檢測構件類型
鋼筋保護層檢測范圍主要是鋼筋位置可能顯著影響結構構件承載力和耐久性的構件和部位,如梁、板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
鋼筋移位是我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通病,而且在鋼筋隱蔽工程驗收以后還可能發(fā)生。對于受彎構件(梁、板),由于混凝土澆筑時,下料沖擊、振搗干擾、人員踩踏而造成的受力鋼筋移位,不僅是尺寸偏差,而且直接影響截面的有效高度,可能造成承載力不足或耐久性變差,引發(fā)事故。(盡管對于柱、墻等受壓構件,也可能發(fā)生鋼筋移位的問題,但對抗力的影響比受彎構件小得多。)[文獻2]
其中,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中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可按下列規(guī)定執(zhí)行:
1 連接預制構件的后澆混凝土結構同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
2 進場時不進行結構性能檢驗的預制構件部分同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
3 進場時按批次進行結構性能檢驗的預制構件部分可不進行檢驗。
三、檢測部位
對每根鋼筋,應選擇該處鋼筋保護層厚度可能對構件承載力或耐久性有顯著影響的部位。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測 3 點取平均值。
根據(jù)力學知識可知,懸挑構件應選擇根部(彎矩、剪力最大處);梁和板類構件應選擇跨邊支座處(負彎矩最大處)和跨度的中央部位(正彎矩最大處)。
通常對于固端梁和懸挑梁是支座或根部處的上部負彎矩鋼筋;對于簡支梁或預制構件梁是跨中中央底部的正彎矩鋼筋。檢查所有梁主筋。
嵌固板和挑檐板檢驗選擇支座或根部的上部負彎矩鋼筋;簡支板或預制板檢測跨度中央的底部正彎矩鋼筋。因為板鋼筋較多,只查有代表性的6根(不宜連續(xù))。
此外,應選擇在承載受力時比較關鍵和重要的構件和部位(如主梁等);或萬一失效可能引起嚴重后果(如折斷、倒塌)的構件和部位(如簡支構件,懸挑構件等)。對于施工中質(zhì)量控制不良而可能引起安全隱患的構件和部位,也應作為重點檢查對象。具體部位應按專項檢驗方案進行。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從縱向受力鋼筋外邊緣到結構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離。檢測角部鋼筋時注意,鋼筋側面最小距離,也是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對梁柱節(jié)點等鋼筋密集的部位,如存在閑難,在檢驗時可避開這些部位。
四、檢測數(shù)量
對已經(jīng)施工完成的混凝土結構實體。
1 對非懸挑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shù)量的 2 %且不少于5個構件進行檢驗。
2 對懸挑梁,應抽取構件數(shù)量的 5 %且不少于10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懸挑梁數(shù)量少于10個時,應全數(shù)檢驗。
3 對懸挑板,應抽取構件數(shù)量的 10 %且不少于20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懸挑板數(shù)量少于20個時,應全數(shù)檢驗。
抽樣比率是針對整個工程的,非每層分批抽樣。
五、檢測方法
可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損方法并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
1)非破損法:利用電磁感應或雷達波直接測得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數(shù)值。非破損法會受到濕度、鋼筋密集程度的影響。建議配合局部破損法進行校準。
2)局部破損法:利用鑿開,或電鉆鉆透保護層,用鋼卷尺、卡尺直接測量數(shù)值。應注意及時用高一標號混凝土等進行修補。
當采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jīng)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guī)程的規(guī)定。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于 1mm。
六、合格判定
每個檢測點,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梁類構件+ 10 mm,-7mm,板類構件+ 8 mm, -5mm[文獻1中E.0.4]
最大偏差(1.5倍允許偏差):梁類構件+15mm,-11mm,板類構件+12 mm, -8mm。
梁類、板類構件應分別滿足:
1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為 90%及以上時,可判為合格;
2 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率小于90 %但不小于8 0% 時,可再抽取相同數(shù)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率為 90%及以上時,仍可判為合格;
3 每個檢測點小于最大偏差。
由于梁類構件及板類構件在施工時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措施不同,對結構性能影響的程度不同,允許的尺寸偏差不同,因此檢驗時應分別進行。但如同屬類構件(梁類、板類),則不管是主梁、次梁或懸挑梁;單向板、雙向板或挑檐板,均應歸為同一類型,一并計算合格點率。
鋼筋保護層超厚時應注意是否只是截面尺寸偏差,而非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
七、不合格處理
1 返工修補后重新驗收
適用任何情況。
2 檢測鑒定后驗收
1)檢測鑒定單位復檢:適用,無超1.5倍允許偏差點。構件全檢,有可能合格的情況。
2)鋼保偏厚時,尚可用荷載試驗進行檢測鑒定。(按設計要求委托屬2,此時可施工單位或監(jiān)理單位委托;按設計規(guī)范委托屬3,此時可設計單位委托。)
3 設計核算后驗收
適用于設計要求高于設計規(guī)范要求的,檢測結果能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且建設方同意協(xié)商解決的情況。
4 加固處理后驗收
適用于建設方同意協(xié)商解決的情況。處理方式有:
如果由于鋼筋移位減少截面高度而影響結構抗力,則應經(jīng)過復核計算作加固處理。如增補截面厚度,采用植筋或預應力筋的方式加強截面抗力,或粘貼鋼板、碳纖維等予以加強等。
如果由于保護層過薄而影響結構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則應增加保護層的厚度,如加耐久性防護層或進行表面防護處理等。
5 改變用途后驗收
適用于改變用途能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建設方同意協(xié)商解決的情況。如潮濕環(huán)境改成室內(nèi)干燥環(huán)境使用。
八、其他問題
1 批合格中的不合格測點,如何處理?
對所有的結構而言,沒有缺陷的理想質(zhì)量狀態(tài)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且實際上也從來沒有實現(xiàn)過。因為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絕對符合設計要求的完美無缺的混凝土結構是不可能的。
混凝土結構驗收原理及驗收方法如下:
1)混凝土的實際質(zhì)量是波動的;
2)混凝土結構中總是存在著缺陷的;
3)只要缺陷的性質(zhì)和數(shù)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仍可以通過驗收;
4)嚴重缺陷經(jīng)處理消除后,如不影響結構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仍然可以驗收;
5)混凝土結構可以在存在缺陷的情況下確認合格,而且通過驗收,正常使用。
處理原則:對于嚴重缺陷,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將有可能影響結構安全和基本使用性能的隱患消除;對于一般缺陷,視情況進行適當修補,在程度和數(shù)量上加以控制即可。[文獻2]
2 鋼保檢測中易犯的錯誤
1)對每個構件進行合格點率斷定,來斷定是事否合格驗收。
2)對連續(xù)梁,連續(xù)板只檢跨中正彎矩鋼筋保護層厚度(應檢負彎矩鋼筋和正彎矩鋼筋,目前較難做到)。
3)對普通墻、柱保護層厚度提出測試要求,而不增加檢測費用。
4)滿構件尋找合格點,以達到驗收目的。(檢測機構常規(guī)做法)
5)板保護層連測6個鋼筋(應取同截面,不連續(xù)鋼筋,宜均勻分布)。
3 舉例說明不合格處理方案
1)對于混凝土構件底部鋼筋保護層厚度偏薄且不露筋??梢圆捎脟娡啃弯摻钭桎P劑進行全面抹涂(或水泥基彈性防水抗裂涂料(K11類)進行全面抹涂),增強保護層抗裂性能和耐滲透性能,然后再進行掛網(wǎng)批蕩進一步加強面層的保護效果,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保護鋼筋。
2)對于混凝土構件頂部鋼筋保護層厚度偏薄,不露筋??梢圆捎盟嗷鶑椥苑浪沽淹苛希↘11類)進行全面抹涂,增強保護層抗裂性能和耐滲透性能。
3)對于混凝土構件底部鋼筋保護層厚度偏薄且露筋??梢钥紤]把露筋的保護層鑿掉,然后對鋼筋進行除銹和防銹處理,并采用高壓設備對構件表面多遍噴射高強度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材料,形成新的保護層。
4)由于鋼筋布置不當導致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偏厚,使構件的有效截面高度減少。按檢測結果復核計算,對承載力不足的構件,進行加固補強措施,具體可以粘貼鋼板或碳纖維布的方法。
5)由于模板或者澆筑原因導致的混凝土構件保護層偏厚,而構件的有效截面高度未減少。
(1)當荷載,計算復核,承載力夠,考慮防裂,不夠則;
(2)去除多余混凝土。
上一篇:講解道路儀器操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