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按照 GB/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 GB/T 23762-2009《光催化材料水溶液體系凈化測試方法》。本標準與 GB/T 23762-2009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shù)變化如下:
——修改了標準的適用范圍(見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刪除了“光催化劑”和“光催化降解率”兩個術(shù)語(見2009年版的3.2和3.6);
——修改了測試溫度要求(見5.1,2009年版的9.1);
——修改了污染標志物,用苯酚代替亞甲基藍作為污染標志物(見5.2,2009年版的9.2);
——修改了可見光輻射照度的范圍(見5.3,2009年版的9.4);
——修改了試劑或材料的內(nèi)容(見第7章,2009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檢測儀器,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測量苯酚濃度(見8.1,2009年版的8.1);
——修改了紫外光源和課件光光源的功率(見8.3,2009年版的8.3);
——修改了“顆粒型和薄膜型光催化反應器”的名稱及催化反應床網(wǎng)框的尺寸(見8.4.3,2009年版的8.4.2);
——修改了“薄膜狀或片狀樣品”的尺寸(見9.3,2009年版的9.5.3);
——修改了樣品預處理的時間,增加了樣品保存時間的要求(見10.1,2009年版的9.6);
——修改了標準曲線的繪制步驟(見10.2,2009年版的10.1);
——修改了離心分離的轉(zhuǎn)速(見10.4.1和10.5.1,2009年版的10.3.1和10.4.1);
——增加了可見光光源照射時間的規(guī)定(見10.5.1和10.5.2);
——修改了光催化穩(wěn)定性的測定步驟(見10.6,2009年版的10.5);
——修改了光催化降解量的單位(見11.1.2009年版的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