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放線的目的是將圖紙上設計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形狀和高程標定在施工現(xiàn)場的地面上,并在施工過程中指導施工,使工程嚴格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建設。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工作不僅是工程建設的基礎,而且是涉及工程質量的關鍵。對測量人來說,除了擁有豐富的測量知識和技術,擁有細致、耐心的工作態(tài)度更是重要的是精度儀器的使用,如大家常用測量工具除了經緯儀、水準儀、當然還有全站儀,全站儀放樣操作過程及步驟是什么呢?讓我們詳細了解下。
一、全站儀的工作特點:
1、能同時測角、測距并自動記錄測量數據;
2、設有各種野外應用程序,能在測量現(xiàn)場得到歸算結果;
3、能實現(xiàn)數據流;
二、全站儀的功能介紹
1、角度測量(angle observation)
(1)功能:可進行水平角、豎直角的測量。
(2)方法:與經緯儀相同,若要測出水平角∠ AOB ,則:
1)當精度要求不高時:
瞄準 A 點——置零( 0 SET )——瞄準 B 點,記下水平度盤 HR 的大小。
2)當精度要求高時: —— 可用測回法( methodofobservation set )。
操作步驟同用經緯儀操作一樣,只是配置度盤時,按“置盤”( H SET )。
2、距離測量( distance measurement )
PSM 、PPM 的設置 —— 測距、測坐標、放樣前。
1)棱鏡常數(PSM )的設置。
一般: PRISM=0 (原配棱鏡),-30mm (國產棱鏡)
2)大氣改正數( PPM )(乘常數)的設置。
輸入測量時的氣溫( TEMP )、氣壓( PRESS ),或經計算后,輸入 PPM 的值。
(1)功能:可測量平距 HD 、高差 VD 和斜距 SD (全站儀鏡點至棱鏡鏡點間高差及斜距)
(2)方法:照準棱鏡點,按“測量”( MEAS )。
全站儀放樣操作過程及步驟
全站儀的測距模式一般有精測模式、跟蹤模式、粗測模式三種。精測模式是常用的測距模式,測量時間約2.5S,最小顯示單位1mm;跟蹤模式,常用于跟蹤移動目標或放樣時連續(xù)測距,最小顯示一般為1cm,每次測距時間約0.3S;粗測模式,測量時間約0.7S,最小顯示單位1cm或1mm。在距離測量或坐標測量時,可按測距模式(MODE)鍵選擇不同的測距模式。應注意,有些型號的全站儀在距離測量時不能設定儀器高和棱鏡高,顯示的高差值是全站儀橫軸中心與棱鏡中心的高差。
具體放樣步驟
(1)輸入放樣點點號,全站儀自動提取對應已知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并顯示放樣點與測站點的方向和距離。
(2)將水平度盤旋轉到放樣點方向,并鎖定水平度盤,使用望遠鏡粗瞄,指導司尺員到達預定放樣點方向上,通知司尺員面對儀器方向向左/向右移動棱鏡桿。
(3)指導司尺員調整棱鏡,使棱鏡在望遠鏡視線以內,最終到達全戰(zhàn)儀望遠鏡十字絲附近,然后測量距離,全戰(zhàn)儀顯示當前棱鏡位置的前后偏距,并通知司尺員相對儀器延長/縮短的距離。
(4)接近放樣點設計坐標位置處時,望遠鏡瞄準棱鏡桿根部,指導司尺員調整方向,使得棱鏡桿根部位于望遠鏡豎絲方向上,然后搏動豎直方向瞄準棱鏡,再次測量距離,再次通知司尺員相對儀器延長/縮短的距離,直至最終放樣點的方向和距離的偏距都滿足放樣精度要求。
(在以上放樣過程中,水平度盤始終鎖定在放樣點的方向上,測量員須指導司尺員來調整棱鏡位置到達指定的方向)
(5)方向和距離偏差在1-3cm內時,確認并通知司尺員釘樁,觀測員必須鎖定水平度盤且關注釘樁的方向,釘樁時須指導釘樁人,確保讓十字絲豎絲切在木樁的中心(保證方向),以及木樁前后不能偏移過大(保證距離),釘下木樁后,須在樁頂再次立好棱鏡進行方向和距離的微調(如果位置不在樁頂面上,可以敲擊木樁進行少量的調整,然后使用混凝土澆筑固定),達到放樣精度要求后,在木樁上釘下小釘子后再次架上棱鏡。詢問棱鏡高,測站修改棱鏡高后,進行測量并記錄實際放樣點的坐標和高程,可對比設計坐標和實際放樣點的坐標,準確放樣的話距離和方向的平面偏差不超過5mm。
5.向甲方現(xiàn)場人員指認放樣點樁位,并在放樣交驗單上簽字確認。
6.放樣完成后,回到室內從全戰(zhàn)儀導出放樣點樁位的實測坐標和高程,并編寫放樣報告書,如放樣交驗單,放樣點坐標表等。
以上就是“全站儀放樣操作過程及步驟”的全部內容,了解更多檢測儀器價格,請上儀多多儀器網。
上一篇:游標卡尺讀數不準怎樣調?
下一篇:貫入式混凝土強度檢測儀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