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18時許,綿陽涪江鐵路橋洪水已經退去了一些,幾名綿陽工務段的職工站在鐵路橋上,手中拿著令旗,等候著鐵路橋恢復后的第一列列車。另外幾名工人站在鐵路橋頭的一處營房內,做好隨時救災的工作。
在橋上,還有幾位攜帶著相關裝備的技術人員。在鐵路橋的中央,一名技術人員從一處延伸到鐵路橋外的鐵梯,直接下到橋下,利用儀器設備開始相關檢測。在他們的附近,幾名工作人員拿著令旗和對講機,好隨時了解列車何時到來,以便及時通知。
“這是在進行橋梁自振頻率檢測,通過檢測后,再與正常值進行比較,能夠了解橋梁基礎是否存在病害,以此判斷橋梁設備狀態(tài)。同時,每列列車通過后,會對橋梁和線路狀態(tài)進行檢查,直到恢復常速?!本d陽工務段橋隧技術科工程師鄧唐介紹,每次遭遇洪水后,他們都會做這一項工作,主要是保證鐵路橋的安全。
據了解,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后,在唐家山堰塞湖即將泄洪之際,為了保證鐵路安全,鐵道部要求中鐵二局在48小時內對橋墩進行加固,3000多名鐵路工人匯集到涪江鐵路大橋。
每個橋墩周圍,被焊接的鋼軌圍起了大塊的石頭,在每一個橋墩的迎水面上,掛滿了由鋼絲穿起來的廢舊輪胎,鐵路橋兩邊的護坡上,堆滿了被鋼絲網固定的沙袋。
在涪江鐵路橋加固的時候,他們對涪江中央沒有根基的3至8號橋墩,采用鋼絲網內裝石頭沉入水下,通過巨石重壓來加固根基;對根埋設較淺的16至18號橋墩用鋼軌圍欄打樁,在橋墩周圍形成包圍圈,填上石頭增加橋墩抗擊洪水的沖擊力。初步統(tǒng)計,這次加固涪江鐵路大橋所用石塊重量超過了3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