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測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yè)。小至房屋建設,家具安裝大至行政規(guī)劃,行軍打仗都必須有測繪人員參與。
測繪是只相信數(shù)據(jù),不相信眼淚的職業(yè)。數(shù)據(jù)的精確度以及準確度影響到了整個測繪行業(yè)的發(fā)展。古代中國能夠領跑全球(據(jù)悉宋朝GDP一度達到全球35%)測繪貢獻了其不可磨滅的力量。古代中國,利用“準、繩、規(guī)、矩”以及“司南”完成了中國大部分的建筑物的設計制圖,建造,國家版圖的繪制,其精度領先全球幾條街。
中國古代三維測繪所用基本道具有“準”、“繩”、“規(guī)”、“矩”四大類。這幾個字相信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皽省本褪怯脕砜纯磧蓚€點是不是在同一平面(內(nèi)行人叫水準面)上的測量器具。就像家里掛一幅畫,要“放平”否則就不好看,“放平”的意思就是在一個水準面上。
古代水準儀
調(diào)節(jié)儀器保證兩頭水深相同,那么三個木牌連接成的線就在一個水平面上了。為什么用三個木牌?因為兩個會有一定的誤差,多加一個作為校準會提高觀測精度。為什么木牌上面用鋸齒狀?因為如果木牌被磨平,那么觀測對象是在木牌所遮擋的范圍內(nèi),還是剛好在木牌的頂部,就無法確認了。因此鋸齒的木牌就是為了提高觀測精度。
可以看出,當時設計師設計任何一個部件,都要考慮兩個字:精度。據(jù)說古代用這個搞跨河水準,北宋年間甚至有過八百里的水準測量?,F(xiàn)在超過100公里的水準已經(jīng)都使用電子水準儀了,可憐當時的測繪人員。
繩又是什么呢?繩就是每個測繪人員出門都要在一個繩子上兩頭打個結(jié),那么這兩個結(jié)之間就是固定長度了,出門比劃一下就知道長短和深淺了。這就是“準繩”一詞的起源。當然人們可以對更硬,受力受熱變化更小的物件進行精細加工的時候,尺就漸漸的代替繩在測量中的使用。
“準繩”
“規(guī)矩”二字大家也不陌生,所謂“規(guī)”,就是用于畫圓的器具。一般就是那種腿長長的,可以掰開。將一頭固定,一頭圍繞固定的腿旋轉(zhuǎn)畫出來的線條就圓。
“矩”就是畫方型的東西,又叫曲尺。顧名不思義,曲尺是直角尺,而不是彎曲的尺子。主要用來畫角度,也輔助畫長度,最后進化成我們常見的三角尺。
下一篇:貫入式混凝土強度檢測儀操作方法